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聚焦两会丨信息通信业热词来了
最新动态
聚焦两会丨信息通信业热词来了
2025-03-074

3月5日上午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多处提及信息通信业,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就,也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记者从中精选出部分热词,与读者分享。



数字经济


图片


拉动新型消费,赋能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,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10%左右,重要性日益提升。2025年我国将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,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创新数字化新应用,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

人工智能+


图片


当前,人工智能已经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2024年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。去年至今,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,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,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,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、走进千家万户。



5G


图片


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互联、数据流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,以泛在连接促进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各类数字技术融合创新,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。2024年,我国坚持“适度超前”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,到年底已累计建设5G基站425万个。同时,融合应用深度拓展,5G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。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.7万个,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。2025年,我国要扩大5G规模化应用,这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,为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



算力


图片


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千行万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都离不开算力支撑,与此同时,生成式AI技术突飞猛进,带动了AI算力需求的爆发。2024年,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浪潮,算力规模快速提升,到年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,算力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16.5%。但是,算力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需求与供给不平衡、不匹配等难题。2025年我国将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,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沿着布局优化、技术创新、绿色低碳的方向稳步前行,进一步深化区域间算力协同。



数据资源


图片

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。发挥数据要素报酬递增、低成本复用等特点,可优化资源配置,赋能实体经济,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生产生活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深刻变革,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2025年,我国将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,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,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,在顶层设计上继续下功夫,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为数据产业繁荣发展保驾护航。



低空经济


图片


自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低空经济创造了一系列高光时刻,热度贯穿全年: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、330余个城市提速5G-A商用进程打造低空通信网络、无人机飞行时长超2500小时、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全球首条跨海医疗物资运输无人机航线……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“新秀”,低空经济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广、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的优势,将随着政策、技术、市场、基础设施的成熟得到进一步释放,在2025年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


具身智能


图片


具身智能(Embodied Intelligence),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,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、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。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发展与加持,学者普遍认为,具身智能将成为“会思考的机器人”。具身智能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,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潜力,不仅将带来更加便捷、高效的生活方式,还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。



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


图片


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。智能网联让汽车具备了车与车(V2V)、车与基础设施(V2I)、车与人(V2P)之间的通信能力,结合新能源汽车零排放或低排放,能够有效减少尾气污染,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,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



量子科技


图片


量子科技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,它融合了物理学、信息科学、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,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石与动力。我国在量子计算、量子通信、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,在保密通信、政务办公、气象监测、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未来有望继续拓展至医疗、材料、金融、物流等领域。



6G


图片


与5G相比,6G具有更高速率、更低时延、更广连接密度,还能实现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。2024年,我国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。未来,6G将构建“空天地海”一体化网络架构,融合卫星通信、低空无人机通信、海洋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,实现全球无缝覆盖。6G技术的发展,也将拓展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、自动驾驶、智慧医疗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、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,推动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业态。

(来源:人民邮电报 

撰文:汪建 叶曜坤

图片设计:孙忠营

编辑:毕冉 梁晨 曹倩

监制:邵素宏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